这是一篇发布于 2 年前的文章,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
这一年最让人感受到的,便是时间永远不会停下它的脚步,它也从未忘记过我们
因为目前还处于学生(已经实习)的阶段,所以照例每年都会有寒暑假这一大福利。去年年末,学校的各项考试全部完成,去年 12 月 30 号我便和几个室友一起,踏上了从武汉回合肥的高铁
「临行」,2019 年 12 月 30 日摄于汉口火车站
今年年初,刚回来没多久,便在 VVebo 上刷到了一条说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。说实话,不知道为什么,每年其实都能看到那么一两条这样的消息,所以当时也并没有太在意。直到央视新闻频道当时在几个新闻节目中都提到了这件事儿,自己才开始慢慢意识到什么。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,当时的说法是「有,但不传染」。随后,时间来到了临近农历新年的前几天,「人传人」被钟南山院士一语点出
24 日,农历除夕。26 日,合肥「封城」
长这么大,这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阵仗。2003 年我虽已出生,却始终没什么印象,一直只在人们口中和网络上听到过、看到过。当时听说每个街道都在查是否有从武汉回来的人。武汉的学生和外来人员那么多,又赶上春运这一「世纪大迁徙」,估计哪个领导听了都「害怕」。不过一直没有任何人上我家敲门过。现在想想,可能是我回来的(相对)较早的缘故
3 月份,学校通知上网课。老师、家长和学生,三方都知道这一定是一个没什么效率的事情,尤其对于高中以后的年级来说。刷课、写作业,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。在家上课/工作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「边界感」
直到 10 月末,学校才通知我们返回学校
武汉的街头和往常差不多,只不过汉街不再有那么多人,而每个人都戴着口罩。
回学校后的上课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授课了,而是发了一本提纲一样的内容,让我们自己背书复习,准备地铁公司的验收考试
公司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这样验收,今年我们学校最后验收,可能那些领导觉得从徐州、齐齐哈尔、宝鸡、武汉这样绕一圈最后回合肥比较顺路?
体测、体检、笔试一个不落,全部通过。实在是想不到为什么这份工作需要体测,可能觉得我们不经常运动会影响未来在正线上的故障处理?
验收考试结束,11 月 18 日正式到公司报到
我家住在合肥城区北端,公司在 1 号线下行终点站九联圩(快到巢湖)附近的珠江路。每天早上都要坐 3 号线到一里井,随后搭寝室大哥的顺风车去公司,好在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 1 周的时间
经过入司宣讲,紧接着开始分线实习。家在 3 号线沿线,所以不出意料,自己被分到了 3 号线。如今,我每个工作日都要到 3 号线车辆段去培训,下午 5 点再坐当时的出段车回家
这份职业有它天生的「责任感」,每每看到司机室后面满满一车的乘客,就觉得这份责任是如此的沉重。希望自己能够承受住这份从未有过的重担
今年干的最久的事情,或许就是每个月的「优质内容月报」了
从 4 月份的第一期开始,把我当月看过的视频、播客、文章和应用分享给大家,同时在我的博客和 3 月份开通的微信订阅号同步推送
这里插一句,微信以及相关的生态是真的难用!真的!
博客从 2019 年搭建至今,访问量最多的两篇文章,一篇是「优质内容月报(202004)」,一篇是目前仍在随着实际进度更新的「想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乘坐全国公共交通?Apple Pay 交通联合卡了解一下」
除了「优质内容月报」,有时还会写一写当月自己比较关心的事情和自己平时的生活。对我来说,即使写的不好也需要一直坚持练习,即使知道其实没什么人会看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打破我们很多人原本的计划。这一年中,时间仍在不停转动,不停地向前走去,不曾为任何一人、一物而回头
2021 年,谁都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一年会发生什么。但时间不变,总需向前;唯有期待,不负时光……
许可协议:CC BY-NC-SA 4.0。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,详见 版权信息与资源使用说明 页面
本站所有内容除特别说明外,皆为原创发布。欢迎尊重原创作者版权的转载或引用。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出处
出现了影响阅读的问题?不妨 反馈 一下吧
我们欢迎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并保持尊重的评论,评论时请遵守我们的 评论准则!